被骂惨了!她真有那么烂?

转载来源:电影派(dyp833)

奥斯卡是颁完了。

可它引发的争议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
其焦点主要集中在《阿诺拉》。

一部电影,6提5中。

导演肖恩·贝克更是一人拿下4项大奖: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原创剧本、最佳剪辑,书写了影史奇迹。

随之而来的,是滔天的吐槽与谩骂。

学院的ins被骂了十几万条,豆瓣评分两天之间从6.8降到6.6。

这部奥斯卡最佳,真有那么烂?

总结《阿诺拉》相关争议,主要有三点。

一、霸总狗血故事也能最佳?

二、99年女演员封后,她配吗?

三、演员文淇给《阿诺拉》打两星,不懂艺术 or 最强嘴替?

下面,我将试图给出自己的看法。

不想站队,更想呼吁客观理性的评价环境。

《阿诺拉》配得最佳吗?

其实这个问题,可以从两个维度考量。

其一,这个选择好不好。

说起来,奥斯卡被骂“平庸、迂腐”好多年了。

这体现在,它总是把奖项给到最稳妥的作品,而不是最好的。

比如第83届,奥斯卡在《社交网络》和《国王的演讲》之间选择了后者;比如第91届,奥斯卡在《罗马》和《绿皮书》之间又选择了后者。

再比如第93届,它把最佳影片给了《健听女孩》,而非《犬之力》。

都知道,《健听女孩》还是一部翻拍之作(原作是《贝利叶一家》),居然不鼓励原创性了哈。

从这个角度而言,奥斯卡将最佳影片颁给《阿诺拉》,而不是前哨站一致看好的定制冲奥片《秘密会议》,未必是坏的选择。

而这种结果,跟学院吸收了大量不同领域、不同年龄的投票者密切相关。

当然了,更关键的是第二点。

《阿诺拉》的水准够不够好?

关于这部作品,吐槽火力主要集中于——故事太狗血,还不如很多晋江文学。

此前,已有专业影评人从影史的维度肯定了《阿诺拉》的价值。

简单概括就是,它是对神经喜剧这一类型的继承与发扬

对于更多观众而言,未必要从这么专业的角度进入这部电影。

就直接切入核心:《阿诺拉》真的就是霸总文学吗?

从剧情前提与人设来看,本片是有点狗血。

但细看,它讲述的内容还挺深刻。

影片从灰姑娘式的童话故事起笔,而到后面,所谓的霸总只是个妈宝,女主阿妮的理想爱情只是他反抗之旅中的露水姻缘。

美梦破碎。

这显然是个暗黑版本的灰姑娘故事。

再看人设。

阿妮是移民,身在红灯区,她没什么未来可言。

碰到霸总,以为可以改命,可到最后只是一场幻梦。

影片涉及到了移民困境、阶层分化等当代议题。

关于这一点,飞机上的一场戏将不同阶层的人的嘴脸给批判了个彻底。

观看这部电影时,我想到了李安的一段话。

总结来说,电影的灵魂,不在故事,而在瞬间。

《阿诺拉》里有没有这种美妙瞬间?

有,而且很多。

比如在寻找富二代时,对阿妮动心的男二伊戈尔怕她冷,想送围巾,却被嫌恶。

一阵嘈杂后,他们一同踏入橘色。

比如在飞机上争吵后,阿妮被抛弃,被孤立,伊戈尔想关心她,又有些胆怯。

尤其是结尾,车外大雪纷飞,原本瞧不上伊戈尔的阿妮,却一反常态地跟他亲热。

上述每场戏,人物的情感与内心都极为复杂,越思忖越觉五味杂陈。

它无法通过语言陈述,是真正属于电影的瞬间。

在我看来,《阿诺拉》当然不是一部烂片,反而是那类值得多看几遍的作品。

麦琪的表演好不好?

从最终的呈现效果来看,演员麦琪·麦迪森的表现是挺不错的。

而其争议的关键是,她是不是就比《某种物质》里的黛米·摩尔与《我仍在此》里的费尔南达·托里斯好呢?

这要打上一个大大问号。

因为仅从剧照,你就能看出两位前辈的实力,面孔极有故事性和质感。

但奖项,有时就是不公平的。

不过,如果因此就辱骂麦琪·麦迪森也并不可取。

业内有个说法,与电影有关的奖项,其实都是给导演的。

尤其是对于艺术电影来说,导演话语权很大,作品的方方面面,都由导演来做最终的权衡。

在《阿诺拉》里,麦琪·麦迪森的表演让我想起《佛罗里达乐园》中的穆妮的扮演者布鲁克琳·普林斯和哈莉的扮演者布丽娅·维纳特

《佛罗里达乐园》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电影,根据导演的要求,演员要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的、本真的状态

她们在大部分时刻都是没心没肺地愉快生活。

而当得知穆妮要被儿童家庭管理局安置给更合适的人家后,哈莉开始无意识露出哀伤的神情。

而穆妮得知真相后,在最后一刻找挚友告别,那种心碎的表情更加令人揪心。

不管是主题立意,还是美学追求,《阿诺拉》跟《佛罗里达乐园》都是一脉相承的。

在《阿诺拉》里,阿妮有多种状态。

接客时的强颜欢笑,遇到爱情的甜蜜狂喜。

被心中白马王子抛弃时的难以置信与歇斯底里。

这还跟《佛罗里达乐园》形成了某种呼应。

在漫长的寻找之旅和在私人飞机上的争吵后,阿妮看到了富二代的懦弱与不负责,终于心灰意冷。

以及最终对伊戈尔的感情变化,更包含复杂而隐秘的心理。

麦琪·麦迪森的表演都是细腻而富有层次的。

最后一场戏极其耐人寻味。

环境在变化,剧作达到高潮,表演富有感染力,这又形成了某种合力。

它凸显了导演深厚的功底,而表演也在此被升华了。

所以,演员麦琪·麦迪森本就相当不错的表演变得更加讨喜,也就不奇怪了。

从个人角度而言,我是喜欢《阿诺拉》的。

但又对舆论上的某种现象非常恐惧,即对于与自己观点不合的人大肆嘲谑。

文淇该被吐槽吗?

在《阿诺拉》大获全胜后,文淇却首当其冲。

其原因是,她曾在豆瓣上给《阿诺拉》打了两星。

这场舆论风波很诡异,似乎又很常见。

文淇是演员,演技相当不错,又算是一位公众人物,她的一举一动自然会被放大。

奥斯卡颁奖之后,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拉扯。

一方以奖项做依据,吐槽文淇的审美趣味。

另一方又直言文淇打分算手松了。

这两种对立而撕裂声音都很大,而文淇的观点,某种意义上成了“放大器”。

这对她而言显然有些不公平。

面对文艺作品,文淇就是普通观众,她做出怎样的评价,无论如何都是个人行为,不宜成为被攻击的盾或是拿来攻击他者的矛。

如果这种情况加剧,公众人物最可能的举动是——

为了避免纷扰,或是不给新作惹麻烦,干脆自此闭麦。

这会带来怎样的恶果?

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噤声,“内娱无活人”的现象更加严重,甚至变成恶性循环。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我常年从事评论工作,对此感触颇深。

所以,本篇文章的初心,不在站队,只为分享自己的解读,因为视野、储备有限,观点或许不够成熟,但我尽量真诚,说出心中所想。

同时,也想试图发出一种声音。

好的评论,应该提供新的视角,新的观点,它没有对错之分。

好的环境,应该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,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,让观众相互激发,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。

不理性的网络骂战,只会消耗每个人的表达欲,而这,将会成为我们共同的损失。

 分享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共  条评论

评论

  •  主题颜色

    • 橘色
    • 绿色
    • 蓝色
    • 粉色
    • 红色
    • 金色
  • 扫码用手机访问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邮箱,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© 2025 www.oule.xyz  E-Mail:dy@oule.xyz  

观看记录